返回首页
《企业家日报》专访我司总经理李亚林——李亚林 孜孜以求中国特色建筑
来源:亚林古建筑    发布时间:2013-02-25    点击:2299
亚林2013年2月19日《企业家日报》记者李成成采访了我司总经理李亚林,并于2013年2月25日在《企业家日报》的24版企业家报告栏目上发表了题为《李亚林 孜孜以求中国特色建筑》的专访新闻。企业家日报多媒体报刊网址:http://cjb.newssc.org/html/2013-02/25/content_1796988.htm

李亚林 孜孜以求中国特色建筑
记者 李成成 成都报道

企业家小传

亚林李亚林,1959年出生,成都市人,1981年成都建设学校工民建专业毕业,师从古建筑专家古平南先生,高级工程师,注册建筑师。中国《古建园林技术》编委及理事,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及古建园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土木建筑学会及建筑业协会理事,曾多次参加当代古建学人兰亭叙谈会,在《古建园林技术》、《建筑史论文集》、《四川建筑》、《建筑意匠》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曾主持了成都市爱道堂(尼众寺院)改扩建工程,成都市“锦里一条街”总体规划及绝大部分主要仿古建筑设计,成都琴台路主要仿古建筑设计;成都杜甫草堂工部祠、万佛楼等文物建筑的维修、复原设计;雅安碧峰峡野生动物园规划设计等。擅长于中国仿古建筑的规划、设计和精品仿古建筑的施工。

亚林“满城钢筋水泥林,我在林中喘息行,继绝开来何处见,亚林美奂是知音。”马识途先生对李亚林先生如此评价道。
在钢筋水泥蔓延、肆虐的现今社会,李亚林的仿古建筑让人眼前一亮。锦里、宽巷子的明德坊、文殊坊的爱道堂、琴台路的安司综合楼等建筑令人忍不住驻足停留,静下心来享受慢时光与
悠远的文化意味。李亚林是上述建筑的主要设计者之一,这些用他的心血浇铸而成的仿古建筑,无一不体现出其内心对传统文化、古建筑艺术的孜孜以求。这条古建筑之路虽是漫长而孤单的,然而李亚林却竭心尽力,坚持赋予中国建筑自己独有的特色。
数十载坚定步履 致力仿古建筑
亚林初见李亚林,一身中山装,头发长至肩下,颇具艺术家的气质。而他自己调侃道,只是半个艺术家。因为建筑学特别是仿古建筑学,既需要艺术思想也要求技术知识,或者又可以称为建筑艺术家。这位建筑艺术家致力于中国仿古建筑已几十年,设计了一个又一个融传统文化思想、艺术于一体的著名古建筑,在业内的地位已不可撼动。
亚林李亚林属于实践性的建筑师,是业界公认的仿古建筑设计领域的专家。精通川派仿古建筑之外,他对唐代、宋代、汉代建筑也达到一定造诣。在评价自己的地位时,李亚林十分谦虚,只说
对仿古建筑有比较多的了解。然而,业界已然公认,他经过数十载的不懈努力,已成为仿古建筑业的中流砥柱。因为有他,因为有他的设计,神州更增添绚烂色彩。
亚林当问及如何与仿古建筑结缘时,李亚林很骄傲地告诉记者,这都缘于其启蒙老师古平南。古平南曾是四川省建筑设计院的首任总建筑师,可被称为“四川罗哲文”,他设计了川大第一仿古
教学楼、川医钟楼等建筑,颇得好评和敬重,其作品已经成为文物建筑受到保护。
亚林文革时期古平南被打成极右派的罪名之一是因为设计了艺术性和技术性俱佳的仿古建筑,然而他对仿古建筑的坚持与热爱却并未因此有所动摇。
李亚林师从古平南之时,在学习现代建筑之外,古平南还抽出业余时间教授古建筑的课程。学业完成后,李亚林在古平南老师的指导下画了将近十年的设计图。在恩师的指引下,李亚林开
始接触、钻研仿古建筑,并一直坚持至今。
亚林另外一个对李亚林影响深刻的人是中国古建筑业中的泰斗——罗哲文。他是1990年李亚林在北京培训时的授课老师之一,第一次相遇、接触、学习,时间短暂却意味深远。1991年成立亚林
事务所开始,罗哲文一直为李亚林担任顾问,直到去年去世。
李亚林当时还是无名小辈,罗哲文却在业界对其大力推荐,并不计报酬的全力支持,这让李亚林深深的感动着。除此之外,让李亚林一直难以忘怀的还有罗哲文超然的为人处世方式。采访
当中的李亚林,温文尔雅,平和待人,散发出淡然、沁人心脾的人格魅力,这与他口中的罗哲文的形象极为相似。
亚林李亚林数十年如一日,一直致力于仿古建筑的事业,何以如此。他告诉记者,一是因为兴趣所致,不仅仅喜欢中国的古建筑艺术,他对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热情。望着李亚林
办公室中,四面摆满的书籍,让人不由心生感动和佩服。他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二是因为自己的爱国情怀。
亚林中国古建筑是极富艺术气息和中国特色的建筑,不能被埋没在钢筋水泥的夹缝中,要坚持并弘扬自己的东西。即使现状很艰难,外国文化的侵袭严重,他仍然相信并看好中国仿古建筑事业
的前途。路途虽遥远,道路路上虽狭窄艰辛,他依旧会一直坚定步履,毅然走下去。
中国味道缺席的现代建筑
亚林如今的城市,被无数用钢筋混泥土搭建而成的高楼所覆盖,抬眼望去,记者最大的感触便是:日月没有高楼高。内心压抑,城市变得狭隘,模糊不明朗。而李亚林对于拔地而起的高楼,唯一觉得不足的是缺乏中国味道。
亚林他说,建筑应该和中国的大体发展方向一样,我们现在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建筑上也该一致,走我们自己的道路,修建具有中国独特文化特征的建筑物。现代的高楼建筑也有
其优点,节约用地,充分利用空间,但不可照搬国外的建筑特点或方式,应该在现代建筑中融入中国元素、中国符号,形成自己的一种特色,加以坚持并推广。仿古建筑设计,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并与时俱进,满足现代人对建筑功能的需求。两者有机结合,才可形成中国味十足的现代建筑。
亚林现代建筑是钢筋混泥土的历史,它来源于西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往往是方块形状的压抑沉闷结构,但功能丰富多样。随着社会的日渐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
多。显然,现代建筑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才形成今日的盛行局面。而中国传统的古建筑,是木头的历史,充斥着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底蕴,其风格、线条、外观都极其美观,但在防火、保暖、承重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足,也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功能需求。两者取长补短,在功能丰富的同时把中国特色展现出来,这是未来一种可行的发展趋势。
仿古建筑 夹缝中生存
亚林在现代建筑的夹缝中生存,是仿古建筑的现状。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仿古建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仿古建筑是一门极其复杂也要求很高的学科,不仅仅需要建筑的技术,更需要广泛涉猎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古建筑在各个地方、各个时期的风格各异,不仅有南北之分,还有时代的差异。
亚林唐代建筑、汉代建筑、宋代建筑、清代建筑等各个时期有严格的区分,川派建筑、徽派建筑等不同地域建筑风格迥异,这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且知识面不仅要广还要深。而这些知识的
培养要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沉淀,不可一蹴而就。仿古建筑的学习是先深入研究再抽象出来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亚林而李亚林自身也是经过十年时间在古平南老师身边画图,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才创立自己的设计室的。现代人浮躁的生活方式,导致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在古建筑学上花费大量时间来下功夫研
究,大部分人都无法接受古建筑需要深入的抽象这一事实。说到此,李亚林也有些神色黯然,后继无人的沉重忧虑始终压在心上。
亚林大众对古建筑的认知程度不够也导致古建筑的生存困难。很多业主对古建筑都持有偏见的态度,因其投入的资金量大,花费很大的精力,但收益见效甚慢,因此少有人投资仿古建筑。
亚林仿古建筑设计中也不乏滥竽充数之流,这些人的存在导致一些失败复古建筑出现,从而降低仿古建筑在国民、业主心目中的地位。人们的接受度和认知度也就因此受阻。
亚林现如今,我国仿古建筑业权威性的书籍几乎没有。没有可供参考学习的理论体系,也就使得仿古建筑的学习、研究变得难上加难。
亚林要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李亚林说,这很困难,但还是有可能的。首先需要国家重视仿古建筑,这是中国自己的艺术产业,须保护并弘扬。国家从多年前就开始标榜走中国自己的路,在建筑
行业上,如果国家政府站出来倡导做中国自己的风格,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便会有所改观。国家政策改变,随之而来的就是建筑设计行业的巨变。
亚林其次,抓好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国民的认知度,熟悉之后接受起来就相对容易了。仿古建筑业人才匮乏,呈现后继无人的状况,因此人才培养是刻不容缓的事项。仿
古建筑这一行对人才的要求很高,这就需要学校和国家加大培养的力度、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另外还需要提供专门的科研机构、人员和基金。缺乏权威书籍的指引,仿古建筑业就始终不完整。
亚林最后,仿古建筑设计应该有所创新与突破。在传承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现代人的需求。在建筑的内部,要能满足现代人的功能需求;在外形上,就需要深入的学习,再高度地抽象出来。既
能使人接受又不失古建筑的独特性。
无可复制之作 为神州增添光彩
亚林当问起李亚林最满意的作品时,沉思良久,他说在他诸多作品中大部分都是很满意的,然而,要说满意之最的话一共有两个。一是成都的锦里一条街,现已成为仿古建筑无可复制的成功典范,也被称为是成都的大会客厅。二是位于山东潍坊的十笏园街区,目前还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
亚林锦里一条街,现已是游客不断,只要到成都来,锦里便是必游之地。是什么吸引着人们到此一游?大多数游客只是为了感受锦里所体现的闲适的文化气息,这是一个值得驻足停留、发呆思考的地方。在文化上,市井文化与祠堂文化相呼应,同时又融入了蜀汉文化、丝绸文化等,相互融合,互为承接。他说,文化使其立根,就可以知道文化于锦里所占的位置。在设计规划上,保证了锦里的纯粹性,使用“佳者收之、俗者屏之”的手法,收放自如,借景武侯祠与屏蔽周边高楼巧妙结合,使锦里成为一个纯然的仿古街区。
亚林山东潍坊的十笏园街区,总投资8个亿,建筑投资6个亿,现在正在规划建设中。李亚林的团队承担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策划等任务。这也是一个比较小的街区,借鉴了锦里的设计,旨在打造如锦里一般令人称奇的纯粹仿古街区。
现在,亚林古建正在进行的项目是攀枝花盐边县的菩萨岩景区。以佛教禅文化为核心,分为寺庙、景观区和住宿区。这是攀枝花的阳光、康养项目的配套工程。目前,已经完成总体规划和方案设计,施工图也已完成60%。提到这个作品,李亚林满面的满足和自豪之感,他说,这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以禅文化为主的景区,建成之后肯定会有轰动的影响。而这个项目也是对仿古建筑的一次完美的创新。
工作之外 精彩纷呈
亚林谈到工作之外的爱好,李亚林告诉记者,爱好比较广泛,这是仿古建筑这一行业所决定的,知识面要广,他对传统文化、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都有所了解,但没有深入钻研。说到此,脑中就浮现出陶渊明的形象,那种“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淡泊之风与眼前的李亚林的形象刚好契合。
亚林而对其影响比较大的是哲学,在访谈过程中,李亚林也多次提及哲学,其中的辩证主义思想更是融入其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工作中能在确定目标之后有效的把握住主题,这都归功于哲学,他说道。建筑设计上,能够对主次关系把握得很好,在统一的风格之下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亚林业余期间,李亚林有各种各样修养身心的娱乐方式。曾经喜好吹口琴,现在常弹奏钢琴,经过练习已基本会单手弹奏,也爱看历史题材的书籍和电影,闲时会去农场消磨时间。李亚林说他在眉山投资一处农场,种茶、摘果、体验农夫的纯真与快乐,不亦乐乎。
亚林在采访时,李亚林告诉记者,他和两个朋友刚从印度旅游回来,以摄影为主的旅游是其钟爱的休闲方式。另外,经常组织聚会,召集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同仁们聚在一起,研讨或是唱歌、喝茶,乐在其中。
采访完,李亚林的形象久久地在脑海中浮现,清晰真切。一心想着仿古建筑的事业,一生在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而奋斗努力中。一直相信着仿古建筑终有一天能得到推崇,得到大众的尊重。因为他,我们也这样坚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