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3、 锦里、 客栈、 戏楼 、 府第等
来源:亚林古建筑    发布时间:2007-09-28    点击:2251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锦里大门、餐厅茶楼建筑设计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锦里锦绣馆建筑设计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锦里府第建筑设计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锦里客栈建筑设计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锦里丝绸及公厕建筑设计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锦里宅第建筑设计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锦里古街总体规划设计三、四、五 

 

一、用地概况
          该工程位于武侯祠一般保护区内,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最窄处约20米,呈狭长条状, 
总用地9235平方米(约14亩)。此地西靠武侯祠刘备殿、三义庙、荷花池等,环境优美;东、北临611研究所,为普通现代多层建筑,环境视觉欠佳;南面紧接武侯祠大街,交通便利。

(一)、  武侯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内外游客来此观光者众多。为了使更多的人们了 解、熟悉蜀汉文化,进而深入知晓蜀汉文化的延续、发展。同时也能达到旅游者观光、购物、食宿并参与有关文化活动,使参观者留连忘返。

(二)、  该地在武侯祠一般保护区范围内,因此从街区规划、建筑、小品、到建材的使用,都只能起武侯祠配角作用。既达到丰富历史文化保护区,又自具特色,相得益彰。

(三)、  介于历史原因,武侯祠现有建筑,均系清朝初期重建。本规划中建筑,亦采用清代小式 作法,装修标准不高于保护区,以便尊重环境,继承历史文脉。

(四)、  沿街一切视觉范围内的内容,均应具有古朴的、历史的情趣。包括店内服务人员的服饰均着古装,以增加环境氛围。

(五)、  规划中对东、北面视觉较差的建筑,宜用“俗者屏之”的手法,对西面向武侯祠内之传 统建筑则采用“佳者收之”的手法,使锦里街区有较为良好的视觉景观。

交通组织:  根据四周环境状况,将主入口大门设在南侧武侯祠大街一面,并设门,其前后设人流集散  位置,既方便人员进出,又兼为武侯祠消防通道。从第一区至第三区广场,路宽4米,可满足 消防车进出,再从广场西侧通过消防通道大门进入武侯祠后区,方便消防。从第三区戏台开始设约2米宽街,使人步行在街上有繁华热闹之感。中间和后面设广场,可供人流集散。路面用青、红砂石铺地(包括广场在内),与古朴环境相协调。

二、景观构思:
          除对四边环境采用“俗者屏之,佳者收之”外,还利用建筑之间低矮墙上开门窗借景,在该范围内有条件的地方用点景手法,丰富空间。建筑及环境均仿古制,力争为武侯祠
锦上添花。
三、建筑布局:按指导思想,全部建筑均仿清代小式做法,并具四川地方风格,建筑高度均应控制在两层  以下,布局高低相间,错落有致,韵味古色古香,将传统的建筑隐于园林、绿化及小品之中 尽量做到步移景异。

 

                                  部分实景